文言字词理解的三条规律
来源: 阅读:1513 次 日期:2014-10-16 17:07:33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文言字词理解的三条规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初中学生由于受文言字词积累面狭窄的限制,在解释某些文言字词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有三条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去准确解释文言字词的意思。

规律一:义项与被解释文言字词的词性必须相同。

【病例展示】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去。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久之,其子丐于途丐,乞丐。

【病例分析】联系上下文推断,“丐”字前面的“其子”为主语,而“丐”后面的介词短语“于途”作地点状语,可以断定“丐”充当谓语,为动词,应解释为“乞讨”。“乞讨”是一个动词,此义项与“丐”的词性一致。而“乞丐”这个词是名词,与“丐”的词性不一致,因此将“丐”解释为“乞丐”是错误的。被解释的文言字词是某种词性,其义项也必须是这种词性,两者的词性要保持一致,这是判断一个文言字词的义项正确与否的首要条件。

规律二: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能保证语句通顺。

【病例展示】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异,惊异。

【病例分析】文言字词正确的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语句应是通顺的。如果我们将“惊异”这个义项代入“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一句,此句就翻译为“安阳人韩性听说了王冕,很惊异王冕”,很明显,这个翻译的后半句不通顺,是病句。只有将“异”解释为“对……感到惊异”,才能保持语句的通顺:安阳人韩性听说了王冕,对王冕感到很惊异。因此,“对……感到惊异”才是“异”的正确义项。可见,将义项代入原句翻译能否保证语句的通顺,也是判断一个文言字词的义项是否正确的重要条件,

规律三:义项必须是被解释文言字词的本义或比喻义、引申义。

【病例展示】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解释下句中加点的词语。

以为牛能便金便,变成。

【病例分析】如将“便”解释为“变成”,此句可译为“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变成金子”。“变成”这个义项虽能保持语句通顺,但明显与文意不符,因此它是个错误的义项。我们在解释文言字词时,如果只单纯地追求语句通顺,难免也会出现错误,我们同时还要注意义项与被解释文言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间的承接关系。

一个文言字词最初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本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本义的基础上还会出现一些比喻义、引申义;某些引申义甚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可继续引申为其它的意思。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之间会呈现出一些逻辑联系或词义演变的痕迹。比如“便”字的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包括“方便”、“便利”、“简便”、“轻便”、“屎或尿”、“排泄屎尿”、“就”等等。而“变成”这个义项和“便”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间没有一点逻辑上的联系,因此“变成”是对“便”的一个错误解释。此处的“便”应是“排泄”、“排出”、“拉出”等意思。可见,文言字词的义项如果与这个文言字词的本义或比喻义、引申义没有一点关系,那么这个义项就必然是错误的,即使它能保证语句的通顺。

综上所述,任何文言字词的义项,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有可能是正确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我们可以把这三条规律作为衡量某一个义项是否正确的标尺。

实战演练

【样题展示】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履,鞋。

B、(奴仆)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得,得到。

C、帝密使人侦视密,暗地里。

D、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股,屁股。

【思路分析】A中的“履”应为动词,而“鞋”是名词,“鞋”不能成为“履”的义项,此处的“履”应解释为“踩”。B中的“得”如果解释为“得到”,此句就翻译为“奴仆由于躲藏在主人家,差役不能够得到他”,很明显,后半句不通顺,此处的“得”只有解释成“抓捕”,才能保证语句的通顺。“抓捕”是“得到”的引申义。C的解释是正确的。D中的“股”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都与“屁股”这个义项没有逻辑上的联系。此处的“股”应解释为“大腿”。

更多信息请查看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没有了
手机网站地址: 文言字词理解的三条规律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 初中文言文
蹇材望伪态 09月09日
红毛毡 09月09日
王翱秉公 09月09日
县令挽纤 09月09日
陈谏议教子 09月09日
梁鸿尚节 09月09日
张佐治遇蛙 09月09日
欧阳晔破案 09月09日
酒徒遇啬鬼 09月09日
秦西巴纵麑 09月09日
蝜蝂传(fùbǎn) 09月09日
憔夫毁山神 09月09日
唐临为官 09月09日
不识自家佚 09月09日
蝜蝂传(fùbǎn) 12月10日
韩琦大度 12月01日
活板(活版) 12月01日
诫子书 12月01日
蝜蝂传(fùbǎn) 12月01日
砚眼 12月01日

2026上岸·考公考编培训报班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招聘| 网站声明| 网站帮助|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简要咨询须知|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手机站点|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 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